



中國五礦75年改革發展:強“礦脈筋骨” 鑄“大國重器”
編輯:2025-11-08 14:28:14


中國五礦拉斯邦巴斯礦山
當你駐足驚嘆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闊,可曾追問過鋼桁梁上見證著誰的報國初心?
當你仰望鳥巢國家體育場的創意結構和北京冬奧場館“雪游龍”的蜿蜒壯麗,可曾參透金屬經緯空間印刻著誰的科技密碼?
當你沉醉于察爾汗鹽湖的白色夢幻之境,可曾知曉中華糧倉安全離不開誰的堅強守衛?
…………
這些銘刻在共和國記憶里的時代坐標、映入經典熒屏的奮進史詩,都能在一個肩負著“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的中央企業身上找到共同注腳——這就是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
誕生于共和國*需要的時刻,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撲面春風里,奮力闖過嶄新世紀的跌宕征程,闊步前行在催人奮進的偉大新時代,今天的中國五礦已發展壯大為連續19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并穩居行業前列的“礦業巨輪”,業務范圍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金屬礦產、冶金建設、科技產業、貿易物流、金融地產等領域,轉型升級為具備金屬礦產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全球行業領航者。
輝煌征程:中國五礦的
歷史演進與時代跨越
在75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五礦以堅韌不拔的奮進姿態和深耕礦業的執著定力,譜寫出一曲與時代同風雨、與家國共前行的奮斗贊歌。自成立至改革開放前(1950—1978年),在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建設初期,中國五礦以專業貿易公司的身份應運而生。面對西方各國的封鎖禁運,中國五礦人秉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勇挑重擔,主動作為。憑借頑強毅力與膽略智慧,在重重困境中開辟出一條貿易通道,成為新中國金屬礦產品、五金制品及建材等進出口貿易的核心樞紐,不僅有力保障了國內工業建設的物資需求,更為打破外部經濟封鎖、促進國際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特殊歷史時期為國家經濟建設筑牢堅實的物資供應防線。
改革開放后(1978—2012年),中國五礦敢為人先、勇立潮頭,作為國內*早“走出去”的先鋒企業之一,積極擁抱市場經濟浪潮,大膽探索多元化、實業化發展路徑,不斷拓展業務版圖。通過戰略布局、資源整合,中國五礦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逐步實現從單一業務向多元經營、從傳統貿易向實業投資的轉型跨越,在國際金屬礦產領域嶄露頭角,初步建成了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金屬礦產企業集團,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進入新時代(2012年至今),中國五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深入踐行“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緊緊圍繞資源保障體系構建,加速推進以重組并購為主要特征的戰略轉型,在全球金屬礦產領域率先打通從資源獲取到勘探勘查、設計施工、采礦選礦、冶煉加工、貿易物流的全產業鏈通道,*形成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優勢。同時,中國五礦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在保障國家金屬礦產資源供給與安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注入五礦動能、貢獻五礦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以來,國資國企改革*發力、多點突破,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企業黨的建設切實加強,企業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轉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企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國有企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頂梁柱”作用充分彰顯,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中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彰顯“姓黨為民”的政治本色。
中國五礦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中國五礦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毫不動搖做到“兩個一以貫之”,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按照“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16字標準,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中國五礦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著力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努力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圍繞構建全球化、一體化的資源供應保障體系,中國五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推動以重組并購為主要特征的戰略轉型。自2014年起,中國五礦先后成功收購當時世界*大在建銅礦項目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非洲前十大在產銅礦之一的博茨瓦納科馬考銅礦等,自主設計、建設并運營了產量位居世界前十的澳大利亞杜加爾河鋅礦,保障國家金屬礦產資源供給與安全的能力不斷增強。
2015年12月,中國五礦與同為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戰略重組,在全球金屬礦業領域率先打通從資源獲取到勘探勘查、設計施工、采礦選礦、冶煉加工、貿易物流的全產業鏈通道,企業規模更大、業態更豐富、抗風險能力更強。
中國五礦通過持續深化、強化思想文化融合、隊伍融合、業務整合與管理融合,*構建并持續強化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優勢。同時,圍繞重點產業鏈全力推進“鏈長鏈主制”,制訂“共鏈”行動方案和發展倍增計劃,進一步將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轉化為多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為加速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2025年2月,中國五礦與青海省共同組建的中國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中國五礦主動扛起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保障國家糧食能源資源安全的責任擔當,在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征程中又一次邁出了重要一步。
畫像尋心:
中國五礦的發展成就與精神密碼
75年來,中國五礦在穩增長中筑牢根基,在抓創新中*動能,在強產業中厚植優勢,在促改革中釋放活力,在防風險中穩健前行,在保安全中守護底線,在強黨建中砥礪初心,用奮斗與擔當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礦業報國史、礦業強國史。
穩增長:夯實發展根基,鑄就中流砥柱
從計劃經濟時期執行國家指令性任務的經營機構,轉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以機制變革豐富了助力國民經濟“穩增長”的渠道和方式;從蝸居北京窄小胡同普通院落的小公司,發展為境外機構、資源項目與承建工程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跨國企業,以國際化經營合作拓展了“穩增長”的寬廣格局;從單純的貿易業務起家,到金屬礦產、冶金建設、科技產業、貿易物流、金融地產領域多點開花,以全產業鏈一體化、多產業協同集聚“穩增長”的系統性合力;從不曾擁有一座礦山、不曾生產一噸礦石,到成功收購運營30多座境內外礦山,以資源戰略深入實施保障“穩增長”的資源供給;從1950年實現出口創匯5137萬美元到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近9000億元,“五年規劃期”營業收入從“十五”的3858億元、“十一五”的9008億元、“十二五”的16170億元到“十三五”的27728億元,再到“十四五”前4年的35163億元,實實在在的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國五礦助力國民經濟“穩增長”的強大支撐力。
“大塊頭”要有大擔當,“大塊頭”才有大擔當。當前,中國五礦堅持以高目標引領高質量發展,層層推廣阿米巴經營模式,堅持算賬經營創效、精細管理增效、改革創新提效,壓茬落實各項戰略部署,全力以赴完成各項任務,不斷扛牢更大責任、展現更大作為、彰顯更大擔當,一如既往當好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頂梁柱”“穩定器”和“壓艙石”。
抓創新:*發展動能,勇攀科技高峰
中國五礦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大局的核心地位,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強化增量創新、集成創新、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發揮創新機制支撐作用,努力解決“卡脖子”難題,不斷將技術領先優勢轉化為市場領先效益。
中國五礦于2024年7月成功獲批牽頭建設我國礦產資源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戰略性稀有金屬礦產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截至目前,中國五礦共擁有19家轉制科研設計院所、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48個國家各類科技研發平臺,200余個省部級科技平臺,科技人員3萬人,有效專利6.3萬件,有效發明專利2萬件,PCT專利634件,國家科學技術獎203項,中國專利獎103項,成果廣泛應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有力發揮了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
中國五礦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礦產資源勘探、深部采礦、深海采礦、復雜多金屬礦采選及關鍵裝備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構建了綠色、低碳、*的礦產資源開發技術體系,有效提升了資源利用率、為資源保障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依托有色冶金和黑色冶金的全產業鏈整合集成優勢,在有色金屬*冶金、綠色低碳氫冶金、冶金數字智能化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有力推動中國冶金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化邁進;始終站在綠色節能領域前沿,在污染治理、綠色節能、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大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研發,有效實現綠色節能技術的突破與應用,為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在硬質合金材料、超高純硅基電子材料、超高純石墨材料、釩液流電池材料、鈧基電介質粉體、高容量硅基負極材料、超高功率型三元正極材料、鹽湖鹵水綠色提鋰等方面,突破高端印制板用硬質合金微型鉆頭技術等多項“卡脖子”難題,持續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形成了從資源到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以及資源回收的動力電池全產業鏈布局;依托多年在基本建設領域形成的技術優勢,大力推動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大型體育場館、市政道路橋梁、大型游樂設施、智能化建造等領域形成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打造出基本建設領域眾多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產品和*品牌。
促改革:破解發展難題,釋放體制活力
中國五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涉深水區、啃硬骨頭,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令人振奮,多次獲評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考核A級企業。
中國五礦持續優化完善“三清單一流程”,強化黨組(黨委)前置研究把關定向、發揮領導作用,推進董事會建設和規范運作、發揮經營決策主體作用,落實經理層職責權限、發揮作為執行機構的作用,各治理主體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整體效能;充分發揮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作用,嚴格落實“會前溝通—專委會審查—董事會審議”三級程序科學決策,并確保決議落實落地,有力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經營發展;建立對不同下屬企業的差異化精準化授權放權管理,積極探索集團管控下的企業自主經營模式,加快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使各級各類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持續加大“兩非”“兩資”專項處置出清力度,大力壓減法人層級和管理層級,進一步理順管控體系,*完成“控股不控權”問題清理;一批子企業成功躋身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入選“雙百行動”“科改示范行動”企業名單并獲評標桿企業……
改革永遠在路上。中國五礦將始終把牢國企改革目標、重大原則與方向,以“知不足”和“不知足”的改革決心,落實落細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持續完善制度流程規范,有序推進2025“管理規范年”各項工作,確保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圓滿收官,持續提升管理規范化和治理現代化水平,將自身打造成充滿活力、更*的市場主體,更好地適應全球礦業競爭格局,釋放發展潛能,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五礦經驗”。
未來已來,接續奮斗。
中國五礦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堅定踐行“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大力弘揚“實干、干實”工作作風,緊緊圍繞聚焦戰略定位、增強競爭優勢、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黨建引領保障,推動“十五五”接續啟航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來源鏈接:https://www.cnmn.com.cn/ShowNews1.aspx?id=466179 原標題:強“礦脈筋骨” 鑄“大國重器”——中國五礦75年改革發展綜述)

服務熱線:0359-5668082



文章詳情 DETAILS
文章詳情 DETAILS
中國五礦75年改革發展:強“礦脈筋骨” 鑄“大國重器”
編輯:2025-11-08 14:28:14


中國五礦拉斯邦巴斯礦山
當你駐足驚嘆武漢長江大橋、南京長江大橋的雄偉壯闊,可曾追問過鋼桁梁上見證著誰的報國初心?
當你仰望鳥巢國家體育場的創意結構和北京冬奧場館“雪游龍”的蜿蜒壯麗,可曾參透金屬經緯空間印刻著誰的科技密碼?
當你沉醉于察爾汗鹽湖的白色夢幻之境,可曾知曉中華糧倉安全離不開誰的堅強守衛?
…………
這些銘刻在共和國記憶里的時代坐標、映入經典熒屏的奮進史詩,都能在一個肩負著“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的中央企業身上找到共同注腳——這就是中國五礦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五礦”)。
誕生于共和國*需要的時刻,成長在改革開放的撲面春風里,奮力闖過嶄新世紀的跌宕征程,闊步前行在催人奮進的偉大新時代,今天的中國五礦已發展壯大為連續19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并穩居行業前列的“礦業巨輪”,業務范圍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涵蓋金屬礦產、冶金建設、科技產業、貿易物流、金融地產等領域,轉型升級為具備金屬礦產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的全球行業領航者。
輝煌征程:中國五礦的
歷史演進與時代跨越
在75年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中,中國五礦以堅韌不拔的奮進姿態和深耕礦業的執著定力,譜寫出一曲與時代同風雨、與家國共前行的奮斗贊歌。自成立至改革開放前(1950—1978年),在新中國百廢待興的建設初期,中國五礦以專業貿易公司的身份應運而生。面對西方各國的封鎖禁運,中國五礦人秉持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精神,勇挑重擔,主動作為。憑借頑強毅力與膽略智慧,在重重困境中開辟出一條貿易通道,成為新中國金屬礦產品、五金制品及建材等進出口貿易的核心樞紐,不僅有力保障了國內工業建設的物資需求,更為打破外部經濟封鎖、促進國際交流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特殊歷史時期為國家經濟建設筑牢堅實的物資供應防線。
改革開放后(1978—2012年),中國五礦敢為人先、勇立潮頭,作為國內*早“走出去”的先鋒企業之一,積極擁抱市場經濟浪潮,大膽探索多元化、實業化發展路徑,不斷拓展業務版圖。通過戰略布局、資源整合,中國五礦充分參與國際市場競爭,逐步實現從單一業務向多元經營、從傳統貿易向實業投資的轉型跨越,在國際金屬礦產領域嶄露頭角,初步建成了具有廣泛國際影響力的金屬礦產企業集團,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進入新時代(2012年至今),中國五礦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深入踐行“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緊緊圍繞資源保障體系構建,加速推進以重組并購為主要特征的戰略轉型,在全球金屬礦產領域率先打通從資源獲取到勘探勘查、設計施工、采礦選礦、冶煉加工、貿易物流的全產業鏈通道,*形成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優勢。同時,中國五礦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創新,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在保障國家金屬礦產資源供給與安全、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持續注入五礦動能、貢獻五礦力量。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全國國有企業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以來,國資國企改革*發力、多點突破,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企業黨的建設切實加強,企業發展方式發生深刻轉變,國企改革向縱深推進,企業科技創新取得重大突破,企業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國有企業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中“頂梁柱”作用充分彰顯,在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中主力軍作用充分發揮,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彰顯“姓黨為民”的政治本色。
中國五礦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中國五礦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毫不動搖做到“兩個一以貫之”,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參與構建新發展格局,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要,堅定不移做強做優做大,不斷提升企業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按照“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16字標準,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中國五礦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著力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努力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圍繞構建全球化、一體化的資源供應保障體系,中國五礦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推動以重組并購為主要特征的戰略轉型。自2014年起,中國五礦先后成功收購當時世界*大在建銅礦項目秘魯拉斯邦巴斯銅礦、非洲前十大在產銅礦之一的博茨瓦納科馬考銅礦等,自主設計、建設并運營了產量位居世界前十的澳大利亞杜加爾河鋅礦,保障國家金屬礦產資源供給與安全的能力不斷增強。
2015年12月,中國五礦與同為世界500強企業的中國冶金科工集團有限公司進行戰略重組,在全球金屬礦業領域率先打通從資源獲取到勘探勘查、設計施工、采礦選礦、冶煉加工、貿易物流的全產業鏈通道,企業規模更大、業態更豐富、抗風險能力更強。
中國五礦通過持續深化、強化思想文化融合、隊伍融合、業務整合與管理融合,*構建并持續強化全產業鏈一體化競爭優勢。同時,圍繞重點產業鏈全力推進“鏈長鏈主制”,制訂“共鏈”行動方案和發展倍增計劃,進一步將全產業鏈一體化優勢轉化為多產業鏈融合發展模式,為加速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2025年2月,中國五礦與青海省共同組建的中國鹽湖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中國五礦主動扛起加快建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保障國家糧食能源資源安全的責任擔當,在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征程中又一次邁出了重要一步。
畫像尋心:
中國五礦的發展成就與精神密碼
75年來,中國五礦在穩增長中筑牢根基,在抓創新中*動能,在強產業中厚植優勢,在促改革中釋放活力,在防風險中穩健前行,在保安全中守護底線,在強黨建中砥礪初心,用奮斗與擔當書寫了一部波瀾壯闊的礦業報國史、礦業強國史。
穩增長:夯實發展根基,鑄就中流砥柱
從計劃經濟時期執行國家指令性任務的經營機構,轉變為市場經濟條件下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現代企業,以機制變革豐富了助力國民經濟“穩增長”的渠道和方式;從蝸居北京窄小胡同普通院落的小公司,發展為境外機構、資源項目與承建工程遍布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大型跨國企業,以國際化經營合作拓展了“穩增長”的寬廣格局;從單純的貿易業務起家,到金屬礦產、冶金建設、科技產業、貿易物流、金融地產領域多點開花,以全產業鏈一體化、多產業協同集聚“穩增長”的系統性合力;從不曾擁有一座礦山、不曾生產一噸礦石,到成功收購運營30多座境內外礦山,以資源戰略深入實施保障“穩增長”的資源供給;從1950年實現出口創匯5137萬美元到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近9000億元,“五年規劃期”營業收入從“十五”的3858億元、“十一五”的9008億元、“十二五”的16170億元到“十三五”的27728億元,再到“十四五”前4年的35163億元,實實在在的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國五礦助力國民經濟“穩增長”的強大支撐力。
“大塊頭”要有大擔當,“大塊頭”才有大擔當。當前,中國五礦堅持以高目標引領高質量發展,層層推廣阿米巴經營模式,堅持算賬經營創效、精細管理增效、改革創新提效,壓茬落實各項戰略部署,全力以赴完成各項任務,不斷扛牢更大責任、展現更大作為、彰顯更大擔當,一如既往當好國民經濟穩定增長的“頂梁柱”“穩定器”和“壓艙石”。
抓創新:*發展動能,勇攀科技高峰
中國五礦堅持把自主創新作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必由之路,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發展大局的核心地位,聚焦主責主業,*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強化增量創新、集成創新、應用創新和模式創新,發揮創新機制支撐作用,努力解決“卡脖子”難題,不斷將技術領先優勢轉化為市場領先效益。
中國五礦于2024年7月成功獲批牽頭建設我國礦產資源領域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國家戰略性稀有金屬礦產資源*開發技術創新中心”。截至目前,中國五礦共擁有19家轉制科研設計院所、全國重點實驗室和國家技術創新中心等48個國家各類科技研發平臺,200余個省部級科技平臺,科技人員3萬人,有效專利6.3萬件,有效發明專利2萬件,PCT專利634件,國家科學技術獎203項,中國專利獎103項,成果廣泛應用于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工程,有力發揮了中央企業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三個作用”。
中國五礦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在礦產資源勘探、深部采礦、深海采礦、復雜多金屬礦采選及關鍵裝備等領域不斷取得重大突破,構建了綠色、低碳、*的礦產資源開發技術體系,有效提升了資源利用率、為資源保障提供了強大技術支撐;依托有色冶金和黑色冶金的全產業鏈整合集成優勢,在有色金屬*冶金、綠色低碳氫冶金、冶金數字智能化等領域取得重要突破,有力推動中國冶金產業向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化邁進;始終站在綠色節能領域前沿,在污染治理、綠色節能、資源循環利用等領域大力推動技術創新與研發,有效實現綠色節能技術的突破與應用,為國家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基礎;在硬質合金材料、超高純硅基電子材料、超高純石墨材料、釩液流電池材料、鈧基電介質粉體、高容量硅基負極材料、超高功率型三元正極材料、鹽湖鹵水綠色提鋰等方面,突破高端印制板用硬質合金微型鉆頭技術等多項“卡脖子”難題,持續向高端化、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形成了從資源到動力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以及資源回收的動力電池全產業鏈布局;依托多年在基本建設領域形成的技術優勢,大力推動綠色化、數字化轉型升級,在大型體育場館、市政道路橋梁、大型游樂設施、智能化建造等領域形成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打造出基本建設領域眾多獨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產品和*品牌。
促改革:破解發展難題,釋放體制活力
中國五礦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不斷涉深水區、啃硬骨頭,一系列突破性進展、標志性成果令人振奮,多次獲評國務院國資委改革考核A級企業。
中國五礦持續優化完善“三清單一流程”,強化黨組(黨委)前置研究把關定向、發揮領導作用,推進董事會建設和規范運作、發揮經營決策主體作用,落實經理層職責權限、發揮作為執行機構的作用,各治理主體權責法定、權責透明、協調運轉、有效制衡,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整體效能;充分發揮董事會定戰略、作決策、防風險的作用,嚴格落實“會前溝通—專委會審查—董事會審議”三級程序科學決策,并確保決議落實落地,有力保障企業持續健康經營發展;建立對不同下屬企業的差異化精準化授權放權管理,積極探索集團管控下的企業自主經營模式,加快構建新型經營責任制,使各級各類企業真正按市場化機制運營;持續加大“兩非”“兩資”專項處置出清力度,大力壓減法人層級和管理層級,進一步理順管控體系,*完成“控股不控權”問題清理;一批子企業成功躋身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入選“雙百行動”“科改示范行動”企業名單并獲評標桿企業……
改革永遠在路上。中國五礦將始終把牢國企改革目標、重大原則與方向,以“知不足”和“不知足”的改革決心,落實落細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持續完善制度流程規范,有序推進2025“管理規范年”各項工作,確保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圓滿收官,持續提升管理規范化和治理現代化水平,將自身打造成充滿活力、更*的市場主體,更好地適應全球礦業競爭格局,釋放發展潛能,為國家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五礦經驗”。
未來已來,接續奮斗。
中國五礦將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按照國務院國資委工作要求,堅定踐行“礦業報國、礦業強國”初心使命,大力弘揚“實干、干實”工作作風,緊緊圍繞聚焦戰略定位、增強競爭優勢、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黨建引領保障,推動“十五五”接續啟航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金屬礦產企業集團,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貢獻新的更大力量。
(來源鏈接:https://www.cnmn.com.cn/ShowNews1.aspx?id=466179 原標題:強“礦脈筋骨” 鑄“大國重器”——中國五礦75年改革發展綜述)
版權所有: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備案號:晉ICP備2022006699號-1

